国家卫健委: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有望明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0-14
|浏览次数:
7月2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健康中国行动”之实施健康环境促进行动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二级巡视员崔钢在会上表示,到2022年和2030年,我国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明显改善并持续改善;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分别达到15%及以上和25%及以上。
我国饮用水总体安全,提倡健康饮水和健康用水
崔钢介绍,截至目前,国家卫健委在全国饮用水监测方面的工作已经覆盖全国所有市县和95%的乡镇,正牵头组织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修订工作,争取明年出台更符合规范、更易于操作、更科学的标准,便于执法单位、执行单位遵照执行。此外,针对土壤问题,国家卫健委还在一些重点地区开展环境与健康专项调查,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污染防治攻坚战、饮用水安全、食品安全等提供不断完善的科学依据和更有效的措施。
崔刚表示,未来,国家卫健委将从建立环境与健康调查监测与风险评估制度,开展人体生物监测和健康风险评估等方面入手,为完善防治策略和制定针对性更强的关键技术措施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开展环境污染与疾病关系、健康风险预测预警以及适宜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做好科研成果的转化和综合利用;加强中医药对环境污染、健康防护干预措施的研究;加强公众科普和宣传,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指导公众做好健康防护等方面发动、积极倡导健康的环境意识,最大限度地保护群众健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所长施小明介绍,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水源水的水质也得到了提高。在住建、水利、环保和卫生健康等部门的努力下,通过新建集中供水设施、升级改造自来水厂工艺,加强水质的检测和监测等措施,我国城乡饮用水水质得到了很大提升。
施小明表示,从全国范围监测结果来看,我国饮用水总体是安全的,水质是好的。当然,其中也有一些不合格的水样,主要原因是微生物超标,而我国居民饮用开水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具体来说,卫生健康部门在保障饮水安全方面的工作主要有:第一,全国城乡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我国从1992年启动全国农村饮用水监测网络,2007年开始建立全国城市的饮用水监测网络。目前全国31个省300多个地市及2800多个区县,已经实现城乡饮用水水质监测全覆盖。该工作分别在每年枯水期和丰水期进行两次监测,部分省份已经实现每季度甚至每月监测一次,为居民提供关于水质方面的公开信息。
第二,重点流域生活饮用水中新型污染物专项调查。在全国城乡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在重点流域、重点地区开展生活饮用水中新型的污染物,如抗生素、全氟化合物与塑料微珠、塑料微粒等专项调查。了解生活饮用水中新型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和分布特征,开展健康风险评估,探索建立饮用水新型污染物监测工作机制。
第三,饮用水标准制修订工作。我国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2006年修订的,是保障安全饮水的基本技术规范。该标准自2006年实施以来,对提升我国的水质、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起到重要作用。去年3月,国家卫健委联合有关部委启动新一轮标准修订工作。这次标准修订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基于我国近年来积累的大量监测和科研数据,以健康风险评估为原则,兼顾标准执行过程当中的一些问题,保留反映水的基本特征的指标,纳入已经出现健康危害,特别是有人群的流行病学正确的指标及最新的检验方法。新的标准预计在2020年发布。
第四,指导公众健康饮水和健康用水。包括节约用水、喝开水、勤洗手、鼓励有条件的家庭使用净水器、正确处理洪涝灾害及水污染事件等。
加大科普宣传,成为提高居民素养重要途径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秘书长刘霞介绍,为践行健康中国科普工作,中华预防医学会在汇集专家智库资源、组建科普专家团队、加大科普宣传、建立激励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下一步将整合学会各分支机构的力量,提出权威、科学的环境健康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类制定公众环境健康防护指南,供国家卫健委、健康中国等平台发布宣传,同时也利用学会的工作网络加以传播和推广,积极发挥科普机构的优势与支撑作用。
此前,在7月16日举行的首场《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文件解读发布会,即健康中国行动之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宣传司司长宋树立也提到,未来将大力推进健康科普工作,积极助力健康中国行动。具体来说,将建立并完善国家级、省级两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和国家级健康科普资源库,构建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建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绩效考核机制。媒体可从相应的专家库中选择邀请专家来参加健康科普活动,加强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指导和监督;对于出现问题较多的健康信息平台,要通过有效监督、整改,使其能对传播健康知识发挥积极、科学、准确的作用;对于科学性强、传播效果好的健康信息要予以推广,对于传播范围广、对公众健康危害大的虚假信息坚决予以澄清和纠正。同时,鼓励扶持中央广电总台和各级电视台、电台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开办优质健康科普节目,报刊要推出一批健康专栏,在各媒体平台上,推动互联网+精准健康科普;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健康知识普及工作,鼓励卫生健康行业学会、协会、社区和单位组织健康传播活动。
据了解,健康环境是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保障,在健康的影响因素中,环境因素占到17%。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许多都与环境密切相关,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等,且影响程度日益凸显。健康环境促进行动以全社会公众为关注对象,重点围绕影响健康的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问题,室内污染等家居环境风险,道路交通伤害等社会环境危险因素,倡导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共担建设健康环境的责任,给出健康防护和应对建议,并提出应采取的主要举措,动员全民参与、共担责任、共享成果。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