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生文化”(三生文化)是耕育三生、三生万物与耕育文化大三生融合的复合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与生态文化的融合提升,内涵和外延包括耕育三生的生产、生活、生态、生物、生存、生命,三生万物的自然生态、人文生态;以及耕育文化的耕读、语言、戏剧、民歌、民宿及各类节庆活动等,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存在最广泛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文化融合的集成。
耕育文化是在中华传统农耕文化、乡村文化的精粹基础上融入了现代文明、生态保育、未来文化等理念后集成的活态型复合文化,能使传统文化得到继承、传承、发展和提升。耕育文化依托生态文化和现代文明演化出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耕育文化体系融合了农耕教育、生态教育、劳动教育,美艺教育、伦理教育,徳智教育等,与耕育文明共同形成耕育农业、耕育农法、耕育田园大家庭。
一.耕育三生是“三生文化”的载体
耕育三生是由新三生、老三生以及原三生(三生万物)共同组的“大三生”。“新三生”是在生活、生产与生态“老三生”的基础上,按照新时代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化和要求,不断融合和提升,逐渐演变成为新时代的生物、生存、生命“新三生”。新三生不是对“老三生、原三生”的替代,而是兼容和并举。
耕育三生从定义到内涵和外延分成三个层面,每一个层面以“三”为轴线延伸出三个主题,每个主题又进一步拓展延伸出三个分主题。每个分主题都有独立概念,共同融合组成了“大三生”这个大家庭。第一个层面,是三生理念创立发展的3个阶段:1.“原三生”,是二十一世纪(新世纪)前,依托2500年前古文明的道德经“三生万物”、“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理念基础上建立原生概念;2.新世纪“老三生”,倡导生活、生产与生态的“三生共赢”;3.新时代“新三生”,是现今生物、生存、生命“物命存生”。第二个层面,是三生理念与耕育融合的3个阶段:1.耕育田园、耕育农法、耕育康养(健康与素养);2.耕育文化、耕育文明、耕育伦德(伦理道德);3.耕育农业、耕育美膳、耕育足迹(大足迹);第三个层面,是三生理念在农文康旅领域扩展和延伸的3个发展阶段:1.生态食材、中医农业、有机质农业;2.农耕文化、生态保育、文旅地标;3.生态餐饮、耕育食德、美食地标。
二.耕育文化是耕育三生的文化精髓
耕育文化是指传统文化、生态文化、现代文化与自然、农业、人文等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耕育文化脱胎于五千年农耕史,绵延于现代文明与未来文明之中,贯彻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化脉络,实现传统现代未来一脉相承的自然进化成就。耕育文化即包含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它体现和反映了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以及中华文明的内涵。也包括生态保育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理念,不仅在维系生物多样性、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资源持续利用、传承民族文化、保护独特景观、推动乡村旅游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保持和传承民族特色、地方特色、传统特色,丰富文化生活与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
三.三生文化促进了耕育田园发展
现代工业文明切断了现代与传统文化连结的脉络,背离了自然生态的发展理念。人们回归田园的就是希望寻找逐渐逝去的生态记忆与情怀。2020年的抗疫过程促使人们对往常的生活状态和现代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刻反思。需要对新的生产消费方式和生活安排进行重构,返璞归真贴近自然的耕育生活是人们心灵深处的渴望,生态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以耕牧渔樵为代表的农耕文明是千百年来中华各民族生产生活的实践总结,是华夏儿女以不同形式延续下来的精华浓缩并传承至今的一种文化形态,农耕文明所蕴含的精华思想和文化品格都是十分优秀的,例如培养和孕育出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集体至上、尊老爱幼、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节约消费、生态保护等文化传统和核心价值理念,值得充分肯定和借鉴。
中国数千年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历史,创造了发达持久和长盛不衰的传统文化。同时,灿烂辉煌的汉文化又丰富了农业的内涵。疫情过后,社会将对餐饮、食材提出更高的健康生态要求,消费者对生态食材、生态饮食的认知和选择也会有一个“质”的变化。耕育田园贴近大自然的健康生活方式,成为城乡生活深度融合点,人们在耕作中与自然环境相依相存,可以获得精神身心和谐;通过耕种、播种,收获等赖以生存的农作物和农产品。人们精神世界在接近大自然过程中得以思考和历炼。人们可以嗅到泥土的芬芳,感受自然界给予,大地之母给予人类的哺育滋养,唤醒人们尊重自然,对大自然的崇敬之心和关爱之情。耕育田园生活和乡土文化,可以让人们体验到质朴的民风、古老的手工技艺、生态健康食品、洁净清新的空气、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等,促进休闲度假、田园种植、养生养老、旅游教育等活动开展。
四.“三生万物”是耕育文明的源泉
“三”是具有哲学理念的中国文化数字,"三"是奥妙无限的数字,三角形是万物的稳定结构。“道生一(点),一生二(线),二生三(面),三生万物(体)。点、线、面、体无限变化。
耕育文化历经数千年,绵延不绝。天地大义,生生不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三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弘扬三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生态家园,就要求我们要倡导耕育文化理念,了解耕育文明发展历程。新时代,大三生(耕育三生)发展原则就是要通过耕育伦理道德约束,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生命健康的社会。
五.“三生农业”是“新三生文化”理念与农业产业的融合
“三生农业”是新时代“新三生”和“大三生”(耕育三生)理念与耕育农法、有机质农业在农业领域的融合应用。
“三生农业”是生生不息、持续更新提升的农业理念,“三生农业”伴随着“三生”理念的发展,其内涵从创立到现在经历了三次更新。第一次是2500年前创立的原“三生农业”,是按照“三生万物、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理念与有机质农业和耕育农法结合的农业。第二次是在二十一世纪初的“新世纪”,依托生活、生产与生态融合的老“三生农业”。第三次是进入新时代按照新变化和要求,在与新时代的生物、生存、生命融合后的“大三生”(耕育三生)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新“三生农业”。
“三生农业”面对经济和社会层面上农林牧副渔、生态环境、康养文教、餐饮食品等相关方面,追求传承和创新。从建立新型人与天地和社会关系,通过耕育田园培养国民生态健康素养。建立生态饮食食疗、耕育自然疗法,疗育身体、疗育心灵,最终实现人和自然共同的健康。生物农业与有机质农业、耕育农法结合,推动微生物肥料和中医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促进化肥替代活动,生产更多的生态食材和生态原产地农产品,为人类生命健康服务。
“三生农业”双融一体化发展模式具体是:新、老、原“三生”的农业产业融合、跨界融合,以及“三生农业”标准、质量、一体化发展模式,也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文康旅融合产物,是农业与教育、美食、中医药跨界融合结晶;是标准、质量、品牌一体化发展模式,也是生态高质量发展模式。一体化发展模式按照标准兴农、质量富农、品牌强农的要求,扎实推进生物农业投入品替代化学农药和推动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积极探索开展“耕育农法”模式,助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乡村产业振兴模式。
六.三生文化促进耕育田园生态旅游
耕育田园具有调节生态、自然风光、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的多功能特点。如何在现代社会,把生态农业、现代农业中和传统农业融合成耕育农业,使数千年传承下来的农耕文明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促进循环农业发展,融入民俗传统和地方特色文化,保护促进乡村文化事业发展。
国内外的乡村田园旅游无不以文化特色作为依托,文化具有很强的辐射力、渗透力,文化创意与传统融合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推动力,挖掘农村的各种潜力,整合农村的生产、生态、生活与文化资源,把资源转化为推动农村发展的资本,形成良性互动。
1.耕育文化促进中医农业的发展
传承耕育文化,拓展耕育农业的田园旅游功能。中国传统中医农业理念蕴含着资源保护与循环利用、生物间相生相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生态观和价值观,传统农业积累的生产技艺和管理知识在现代农业发展中依然具有应用价值。适度发展耕育田园旅游是进行耕育文化保护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耕育文化是三生文化的基础元素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从农耕时代进化到耕读、耕莘时代,再融合近代生态理念、现代科技后进化到了目前的耕育时代。耕育的育是保育、复育、育人。耕育体系融合了古今中外的农耕、生态、劳育、美育、伦理、徳智等教育学科,与耕育技艺、耕育康养、耕育美膳、耕育品牌共同形成耕育伦理道德与耕育文化、耕育文明大家庭。
耕育文化集成了耕牧渔樵文化体系,具有地域多样性、民族的多元性、历史传承性和乡土民间性特点。包括民俗、治水文化、物候与节气文化、节庆文化、生态文化、农产品加工文化、茶文化、蚕桑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服文化、民间艺术、诗词歌赋等。耕育文化作为一种生产方式、思想理念、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和思维方式,其本身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三生文化为乡村振兴服务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传承发展提升三生文化,通过多种方式,丰富乡村文化,激发发展活力:一是通过繁荣耕育文化事业,推动文化农产品、创意农业发展,拓展农业农村经济新领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二是通过弘扬耕育文化,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在党的支农惠农富农政策扶持下,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广大农民一改“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形象,生产生活条件改善,走上了崭新的富裕之路。农民、农民工观念更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求知求乐求新求美的精神需求日益增强,愿意展现时代风采,创造新的生活,学习科学文化,改进乡风民俗,实现自我超越。发展耕育文化可以凝聚农民,营造和谐的农村人文环境,重振乡村精神。三是通过展示耕育文化,可以体现中国农业新形象,保护好农业文化遗产,不断扩大中华耕育文化的影响力,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传承发展提升耕育文化,让悠久的耕育文化在新时代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和风采,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丰厚的精神文化滋养,保护传统文化、传承耕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是我们共同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