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生态价值实现

耕读教育体系引领耕育田园发展与乡村文化振兴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8-18 |浏览次数: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重点提出了“开展耕读教育”要求。耕读教育在传承农耕文化、耕读传家的基础上,融合三生农业、生态保育等学科形成一套新的知识体系。耕”是耕、牧、渔、樵业态的总称,代表历史和传统,涵盖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育”是德智体美劳,代表文化教育和传承、生态保育,民俗人情。耕读教育是一个具有农耕文化基因、融合三生农业,传承耕食教育的综合体系,涵盖了农、林、牧、渔及一二三产业内容,耕读教育体系包括:耕育农法、耕育农业、耕育文化、耕育文明、耕育康养、耕育伦理道德等。
        一、耕读教育与耕食教育融合发展出耕育体系
        农业即是一个古老而传统的产业,也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现代农业和高科技农业。耕育体系将积淀了几千年的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融合,催生了多功能农业的发展。1982年初,国家恢复高考首届77级毕业生、77(级)智库专家孙建参加了中国第一个世界银行贷款华北平原项目,在传承耕育农法生产技术工作中孕育了耕育理念;1989年以来其先后主持了多项世行加强农业灌溉和世行肉牛等项目、国内农业综合开发及大型商品粮基地项目规划,并在项目实施中逐步完善耕育体系。2007年以来,孙建又参与了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农业部等十二部委开展的“全国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行动”,并在全国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行动刊物发表了一系列耕育体系文章。2012年2月,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通过覆盖全国农广校的600个卫星远端小站的卫星网,启动了现代农业科技与农耕文化远程大培训,包括农耕文化大讲堂等,重点围绕现代农业、农业农耕文化传承与弘扬等主题,邀请了一批知名专家作深入系统的专题报告。时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区域规划研究所高级顾问的孙建教授,围绕传统耕读教育、现代农业发展、国家产业政策做了专题演讲,受到了国内众多农业部门、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及农技人员好评。
        2016年,孙建在参与国家《质量品牌提升“十三五”规划》时将“耕育田园”写入该规划,其中提出了“绿水青山、耕育田园、水土气林、立体防线、产业品牌、旅游优先”的生态发展产业融合理念。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提出了“田园综合体”概念,支持发展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2018年孙建在主持生态食材、生态原产地、中医农业、生态餐饮、生态农业园区(农场、庄园)等团体标准起草时,又将耕育体系及“耕育田园”写入团体标准及其参与主编的《生态文明与食品安全》、《国家资金项目申报指南》和《国家涉农资金案例分析》等图书。
        2019年9月28日,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科技创新大会上,耕育体系创始人孙建代表其率领的生态产业发展团队获全球科技创新奖,并被推选为联合国工发组织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科技创新奖旨在表彰全球范围内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杰出成就团体和个人,促进绿色技术应用与创新,从而推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是推进全球科技事业和绿色产业,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孙建在改革开放后对我国现代农业和耕育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2019第五届全球华人影响力盛典上获生态健康贡献奖。
        二、耕食教育是耕育文化与生态餐饮的融合
        耕读教育体系中的“耕”是农田耕作、牧业养殖、渔猎出行等多种农业生产方式的集成,耕田的目的是为了粮食、食材、果腹,耕就是食,食也是耕,二者内涵一致,“耕育”的内涵是耕读教育和耕食教育,“耕育”也体现出中国特色的“食育”思想。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耕育耕食教育的历史。通过传承和传播耕食文化,践行中华耕食教育文化,弘扬生态食材、生态餐饮,使耕育成为德智体美劳综合教育的楷模。把耕读教育、耕食教育、耕育农业的经验升华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下阶段的三生农业建设。
        “耕食”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的人类生存之道,我国耕食文化源远流长,耕食指耕田而食,是有田有食的安居乐业生活,表示所有食物和文化都来自于自然、农耕和土地。耕食除了包括种养食物以外,还包括耕食教育、耕食文化,整个人类生产、饮食、生活场景,体现了中华民族从耕食到耕育的画卷。耕育中体现的耕食教育理念将农耕、餐饮、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高度融合,既发挥了田园旅游功能、生态示范功能,又通过耕育文化,促进了乡村振兴。
        三、“耕育田园”是耕读教育与劳动体验的载体
       “耕育”中的“耕”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农耕进化到耕食、耕读,耕育的“育”是保育、复育、教育。耕育体系融合了农耕、生态、劳育,美育、伦理教育,徳智教育等,共同形成了包含耕读教育、耕食教育的耕育体系。
        耕育田园是依托耕育农法技艺,把耕读教育、耕食教育、耕育文化、田园康养融入农业生产与农事体验,是传统农耕与生态农业、生物农业、生命农业“三生农业”融合发展出的农业多功能综合体。耕育田园借助于现有田园景观、自然风貌、人文环境,挖掘当地文化元素,集循环农业、康养农业、亲子教育、观光旅游、生态保育为一体。融合当地的乡土民俗、民间工艺特色,适宜开展传统农业体验、现代农业展示、生态教育、市民农场、创意农业等活动,体现出田园牧歌、医农同根、药食同源的康养功能。
        耕育田园把单纯的农业生产,拓展到多功能农业文化传承、耕育康养等多个方面,通过发掘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资源潜在价值,开展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休闲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通过拓展农事体验,让人们近距离参与农业生产,感受田园和农耕生活。
        四、耕育体系促进乡村文化发展与振兴
        农耕是丰衣足食的前提,而衣食足又是文字、文化及人类文明的前提,耕育农法可以促使人们回望农耕,农耕也是对太阳能的最佳利用。耕育田园是乡村文化与田园风光和耕读教育的融合提升。田园养育了我们,田园是我们中国人灵魂的栖息地之一,回望传统的田园,回味传统的生活;回望自己的民族,回味传统的文化;能舒展人们心里的紧张和阴郁。传承耕育文化,拓展耕育农业的田园旅游功能。我们应该重视耕育文化的保护和提升,重视耕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保护文化的源头和母本。通过从事耕育田园农事活动,可以了解当地特色和民俗、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享受耕育文化精神陶冶。
        发展有机质农业、耕育农业不仅可以解决身体健康,还可以解决文化提升,土地修复、食品健康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问题。生态农业耕育田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生命农业耕育康养是生命质量的提升,康养既需要为健康身躯提供生态食材,又需要为精神健康提供田园体验,耕育康养与牧歌田园融合,以农作、农事、农活为体验,让人们实现回归自然、修身养性、康体疗养等为目的健康生活方式。
(孙庆光、张智、陈思安供稿)

Copyright © 2002-2018 中国生态产业网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老科协农业规划委员会 支持单位: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生态原产地委员会  联系电话:010-62136011 Email:gjjnpg@163.com  
京ICP备1803702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