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新三生文明是三生文化与耕育文明的融合创新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5-30 |浏览次数:

(联合国工发组织全球科技创新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孙建)


“新三生文明”(三生文明)是耕育文明、三生文化与耕育三生融合的复合文明,也是中华传统文明与生态文化的融合提升,内涵和外延包括耕育三生的生产、生活、生态、生物、生存、生命,三生万物的自然生态、人文生态;耕育文明是在中华传统农耕文明的基础上,融合现代文明、生态文明、未来文明等理念后形成的活态复合文明体系,能使农耕文明得到进一步继承、传承、发展。耕育术语融合了农耕教育、生态教育、劳动教育,美艺教育、伦理教育,徳智教育等范畴,耕育文明与耕育文化、耕育农业、耕育农法、耕育田园共同形成耕育体系的大家庭。

一.耕育三生是“三生文明”的载体

耕育三生是由新三生、老三生以及原三生(三生万物)共同组的“大三生”。“新三生”是在生活、生产与生态“老三生”的基础上,按照新时代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化和要求,不断融合和提升,逐渐演变成为新时代的生物、生存、生命“新三生”。新三生不是对“老三生、原三生”的替代,而是兼容和并举。

耕育三生从定义到内涵和外延分成三个层面,每一个层面以“三”为轴线延伸出三个主题,每个主题又进一步拓展延伸出三个分主题。每个分主题都有独立概念,共同融合组成了“大三生”这个大家庭。第一个层面,是三生理念创立发展的3个阶段:1.“原三生”,是二十一世纪(新世纪)前,依托2500年前古文明的道德经“三生万物”、“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理念基础上建立原生概念;2.新世纪“老三生”,倡导生活、生产与生态的“三生共赢”;3.新时代“新三生”,是现今生物、生存、生命“物命存生”。第二个层面,是三生理念与耕育融合的3个阶段:1.耕育田园、耕育农法、耕育康养(健康与素养);2.耕育文化、三生文化、耕育伦德(伦理道德);3.耕育农业、耕育美膳、耕育足迹(大足迹);第三个层面,是三生理念在农文康旅领域扩展和延伸的3个发展阶段:1.生态食材、中医农业、有机质农业;2.农耕文化、生态保育、文旅地标;3.生态餐饮、耕育食德、美食地标。

工业文明虽然代表了是先进生产力,但是这种文明具有无限扩张趋势的市场和生产要素,充满追求利润和财富的不可扼制的欲望,对大自然的破坏与日俱增。耕育文明便是一种和谐的文明。它本质上需要顺天应命,需要守望田园,需要辛勤劳作。需要掌握争取丰收的农艺和园艺;企盼风调雨顺,营造人和的环境。耕育文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和善”是一个伦理问题,也可用来检验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一种人类文明道德进步的尺度。

二.三生文明是对耕育伦理、耕育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人类的文明是人类的生存能力(生产力),人类社会的结构关系(生产关系)以及人类文化的总和。人类的文明起源与发展,都是知识的积累和思想的发展下的成绩。原始社会人类对自然规律的原始认识,制造了原始的劳动工具,人类历史的第一次飞跃,从此人与自然形成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个世界。随后金属工具的出现和使用,铜和铁为代表的金属,表明了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长足进步,同时对人类社会自身的认识也在大幅度的发展着,知识、经验、思维的提高,心智的成熟,才有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强大。第三次文明发展飞跃是人对自然和社会认识的文化突破,文艺复兴,人权观念,物权观念,工业生产和生产的组织,标志着资本文明的诞生。

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众多博大精深的耕育体系思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形成的庞大经济力量,为建立中国文化和民族特色的“三生文明”提供了动力。不断展现出中国文化的思想力和创造力,创建更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耕育术语体系。在国际上实现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概念,形成与我国人口、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相适应的文化优势和影响力。

近年来,我国工业文明的发展对数千年传统农耕文明和自然生态都有较大的冲击。目前我们正处在工业文明和向信息时代的进程中,在这一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虽然远离了农耕文明。仍然要倡导文明在享用工业文明创造的生产力和物质财富的基础上,一定要保护好自然和生态,尽可能地继承和弘扬三生文明蕴育的耕育伦理道德和耕育文化。

三.三生文明的历史与发展历程

三生文明涵盖农耕文明、耕育文明,农耕是丰衣足食的前提,而衣食足又是建立一切人类文明的前提,因为农耕,在中国大地,才产生了汉字、国家、冶金术等;形成了农耕文化,并上升到农耕文明。梳理一万年的农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传统农业对人类文明的功效突出地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生产工具的发明与传承;二是农作物的育种;三是物候节气的利用;四是水的治理与利用;五是一些先进理念与实践技术的发明创造。

三生文明具备中华文化的特征,以耕牧渔樵为代表的耕育文明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产生活的实践总结,是华夏儿女以不同形式延续下来的精华浓缩并传承至今的一种文化形态。耕育文明孕育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管理制度等,与今天提倡的和谐、环保、低碳的生态文明理念不谋而合。

四.世界各文明的和谐和冲突

1996年,美国政治家亨廷顿出版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书中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文明可以从各民族的主食确认。日本是渔猎文明主食是鱼,创造了“食育”,并且已经立法。目前各种文明互通有无,界限变得模糊,但从每个国家的饮食文化中还是能看到不同文明主食的影子。耕育文明决定了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国的文化是有别于欧洲游牧文化的一种文化类型,农业在其中起着决定作用。而耕育文明的地域多样性、民族多元性、历史传承性和乡土民间性,不仅赋予中华文化重要特征,也是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不断、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耕育文明是属于全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瑰宝。

三生文明影响下的东方思维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处理好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矛盾,抢救那些逐渐消失的乡土文化和记忆,留住赖以生存的根与魂。建立多元参与耕育文化保护发展体系。把我国耕育文明优秀基因和生态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讲好中华耕育文明故事,让我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耕育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

五.三生文明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三生文明具有农耕文明基因,本质上是尊重自然、守望田园,勤劳勇敢,顺天时、掌地理,掌握农艺和园艺;营造天时地利人和的生态环境。耕育文明具有地域多样性、民族的多元性、历史传承性和乡土民间性,不仅赋予中华文化重要特征,也是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不断、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中国上万年的可持续发展的耕育农业历史,创造了持久的耕育文化。同时,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又丰富了耕育农业的内涵。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虽然历经自然灾害,仍然一直蓬勃兴旺,绵延不断。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离不开耕育文化振兴。传承发展提升耕育文明,走耕育文化兴盛之路。丰富耕育术语体系大家庭,激发生态发展活力,既是新时代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

六.三生文明促进了生态志愿者生活、消费模式更新

以耕牧渔樵为代表的农耕文明是千百年来中华各民族生产生活的实践总结,是华夏儿女以不同形式延续下来的精华浓缩并传承至今的一种文化形态,农耕文明所蕴含的精华思想和文化品格都是十分优秀的,例如培养和孕育出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集体至上、尊老爱幼、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节约消费、生态保护等文化传统和核心价值理念,值得充分肯定和借鉴。

中国数千年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历史,创造了发达持久和长盛不衰的传统文化。目前工业文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抛弃的生产消费方式已经对环境产生了极大损害,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超过功能性消费的炫耀性消费,无故增加了环境的消耗。只有养成尊重自然的自觉意识,培育生态志愿者生态生活方式、生态消费模式,才能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从而更好地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

七.“三生万物”是耕育文明的源泉

“三”是具有哲学理念的中国文化数字,老子道德经说:道(全部的自然界宇宙)生一(人类);一生二(能力和关系);二生三(在二的基础上的认知和思维和文化),三生万物(文明的丰富和灿烂)。“三生文明”也是关于生命、生活与生态的价值观,是一种精神高度。它超越于传统的经济、社会与政治,使人类回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生命是人对生命的敬畏,关乎生命信仰的重建。生活是人与社会的对话,生态是人与自然的对话,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注重生命、生活与生态,才能得到“三生有幸”美好而丰富的世界。耕育文化历经数千年,绵延不绝。天地大义,生生不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三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弘扬三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生态家园,就要求我们要倡导耕育文化理念,了解耕育文明发展历程。新时代,大三生(耕育三生)发展原则就是要通过耕育伦理道德约束,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生命健康的社会。

八.“三生农业”是“新三生文明”理念在农业领域的体现

“三生农业”是新时代“新三生”和“大三生”(耕育三生)理念与耕育农法、有机质农业在农业领域的融合应用。“三生农业”是生生不息、持续更新提升的农业理念,“三生农业”伴随着“三生”理念的发展,其内涵从创立到现在经历了三次更新。第一次是2500年前创立的原“三生农业”,是按照“三生万物、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理念与有机质农业和耕育农法结合的农业。第二次是在二十一世纪初的“新世纪”,依托生活、生产与生态融合的老“三生农业”。第三次是进入新时代按照新变化和要求,在与新时代的生物、生存、生命融合后的“大三生”(耕育三生)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新“三生农业”。“三生农业”面对经济和社会层面上农林牧副渔、生态环境、康养文教、餐饮食品等相关方面,追求传承和创新。

三生文明、耕育文化传统精粹基因组成了中国文化的国家符号。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人为基础。求得自信、自知、自重、自尊, 对“人”的尊重和理解,经得起所有人的考问和认同。世界上人人平等,尊重自然、顺应环境;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重建人类互爱、互信,这也是耕育文化坚持不变的信念。三生文明倡导建立新型人与天地和社会关系,培养国民生态健康素养,最终实现人和自然共同健康。

Copyright © 2002-2018 中国生态产业网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老科协农业规划委员会 支持单位: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生态原产地委员会  联系电话:010-62136011 Email:gjjnpg@163.com  
京ICP备18037021号-3